一、征集目的 1.完善灾害历史档案,留存抗灾救灾、抗灾重建及防灾减灾的珍贵实物见证。 2.弘扬“生命至上、人民至上”的救灾精神,为防灾教育、科研科普提供真实史料。 3.构建自然灾害记忆共同体,展现中国力量与国际人道主义精神。 二、征集范围 (一)“5•12”汶川特大地震专题 5•12汶川特大地震灾情、抗震救灾、灾后重建、发展振兴等见证物,包括但不限于: 1.地震及救援见证物 实物类:救灾工具(如救援器械、医疗用品)、灾区群众生活用品(破损衣物、临时生活器具)、志愿者标识物(袖章、旗帜)、纪念章、证书等。 文献类:救援日志、手写日记、信件、政府通告、媒体报道原件、地图、图纸等。 影像类:地震发生瞬间、救援过程、灾区场景的原始照片、视频(含手机录像、新闻素材)等。 2.灾后重建、发展振兴见证物 实物类:重建规划图纸、援建项目纪念物、重建代表性物品。 文献类:重建政策文件、感恩信件、对口援建单位档案等。 影像类:记录重建过程、新家园面貌的影像资料。 3.精神文化类 抗震救灾主题艺术作品(绘画、雕塑、诗歌、音乐手稿等)。 社会各界捐赠物资的标识、标语、横幅等。 记录幸存者故事、志愿者经历的访谈录音、视频等口述史料。 (二)其他重大自然灾害见证物(2008年至今) 包括但不限于: 1.实物类 救灾工具:救援器械、医疗设备、应急物资包装等。 受灾实物:损毁的建筑物构件、受灾群众临时生活用品(如应急帐篷标识、救灾棉被)。 纪念物:抗灾勋章、纪念章、感谢信、横幅标语等。 示例: 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中的“救命地铁站”指示牌、救援舟艇; 2022年泸定地震灾区群众手写的感恩标语; 2023年京津冀洪涝灾害中民间救援队队服、日志。 2.文献影像类 政府抗灾部署文件、救灾日志、媒体报道原件。 记录灾害发生、救援及重建过程的照片、视频(含手机影像、航拍素材)。 反映社会互助的民****网络募捐截图打印件、物资接收清单)。 3.精神文化类 抗灾主题艺术作品(绘画、雕塑、诗歌、纪录片)。 体现科技抗灾的实物模型(如北斗定位设备、无人机残骸)。 国际救援队携带的器械、队旗及合作文件。
本招标项目仅供 正式会员查阅,您的权限不能浏览详细信息,请点击注册/登录,请联系工作人员办理入网升级。
联系人:陈思颖
电话:010-82656698
手机:15801679990 (欢迎拨打手机/微信同号)
邮箱:csy@zbytb.com
请注册或升级为及以上会员,查看招投标方式

